新野县:做实“三个提升” 做优“三个深化” 助推营商环境开新局

2023-08-29 10:20:17    来源:营商环境看河南

中宏网河南8月28日电 近年来,新野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“一号工程”“金字招牌”,做实“三个提升”,做优“三个深化”,狠下功夫、补齐短板、完善提升、常抓不懈,全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,助推县域营商环境开新局,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“新”更走“心”。

做实“三个提升”,实现争先进位

提升指标,树立标杆。逐项逐条研究最新指标评价体系,对标最前沿经验,按照最优标准作答,梳理落实成效,总结特色亮点,形成典型案例。落实落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,认真做好省市评价反馈问题整改,建立台账、明确目标、限期销号,助力评价指标提升。整理各指标创新举措,通过营商周报、典型案例通报等宣传媒介,刊发创新工作动态,总结优秀经验做法,给奖励、给荣誉,激励先进、弘扬典型、树立标杆,把功夫下在平时,把任务细化到每周每月,以周保月、以月保季、以季保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提升满意度,用心服务。实行网格化管理、回访,做好办事指南和惠企政策宣传,对企业诉求抓好落实和解释说明,切实解决问题并开展回访,达到满意度最优。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,尤其是涉及职能调整、“四减一造”、中介事项、“免证办”等事项的办事指南最新最优,清晰明了。常态化开展市场主体“评县直部门、评重点科室、评基层站所”,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合理诉求,竭尽全力解决好市场主体反馈的各类问题,全方位、多维度优化服务效能和提升服务水平,不断提高评议工作覆盖面和可及性,以群众真实感受和实际体验提升服务,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好评率,打通用心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提升创新,培育亮点。规范提升政务服务,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、跨省通办、“交房即发证”等举措做好做优,擦亮营商环境品牌。坚持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协调推进。针对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的2220项事项,对减材料、减环节、减时限、减费用及审批流程再造进行了五次集中梳理,申请材料压减至10268个,压减比例59.1%;事项环节压减至4660个,压减比例50.2%;办结时限压减至4898天,压减比例90.3%;收费事项仅161项,已达到最优;35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,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。创新服务管理新模式,推出“事前辅导→一次性告知→一窗受理→电话回访→社会监督→有诉即办”闭环服务模式,推动政务服务不断转型升级。

做优“三个深化”,打造最优环境

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开创营商“新模式”。一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。大力推广“办不成事”窗口、“说不事项提级管”等做法,加快推进省定5 项重点任务。全面推行“联审联批”“区域评估”“多规合一”“容缺受理+承诺制”等,大力整治“体外循环”和“隐性审批”问题,真正实现项目快签约、快落地、快开工。“跨省通办”持续扩大,先后与湖北省襄阳市五区、随州市、老河口市、湖南省永兴县开展跨省通办合作,与襄州区实现“一件事”跨省通办,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数量、覆盖度、办件量等三个重要指标位居全市第一,异地办事的便捷度显著提升,受到企业和群众一致好评。探索总结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经验,按照“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”要求,高质量打造纵向贯通、横向联结、线上线下融合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,已实现15个乡镇(街道)便民服务中心、272个村(社区)便民服务站全覆盖,受理各项政务服务事项60万余件,为企业群众解决难题3496项,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基本形成。创新要素保障模式。设立“四个1000万”保障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资金,通过“四个1000万”的资金保障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质增效。突出开发区的主阵地、主战场、主引擎“三主地位”,大力推动标准化厂房建设,实现了由“项目等土地”到“厂房等项目”的转变,实现了企业轻资产运营。扎实开展重点项目联审联批,先后为11个重点项目解决手续办理问题27件,有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。创新法治保障模式。审判机关聚焦涉诉企业解纷时间成本,开通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,完善涉企案件繁简分流、阳光执行等机制,对涉企案件优先立案、快速办理、文明审慎执行;今年以来,我县审执结合同类案件1459件,立案、审判、执行总平均用时控制在75天以内,同比减少34天,涉企合同纠纷案件审结率、执结率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市前列。各执法部门积极探索优化执法模式,县市场监管局按照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,不断完善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机制,结合实际制定了《新野县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实行柔性执法暂行办法(试行)》,制作“首违不罚”事项清单,今年以来共免罚738万元。经审判机关提升审判质效及执法部门优化执法模式“双重助力”,有效保障了县域营商环境持续向好。创新助企金融服务。在行政审批大厅打造“首贷服务窗口”,引导银企深度对接,提升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水平,为企业提供“一门、一窗”办首贷的集中服务。组织驻县11 家银行机构,汇编 80 余种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手册,量身定制、详细介绍适用企业类型、产品特点等贷款产品要素。按照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“123”工作机制,窗口人员 1个工作日内对接企业,2 天上门服务并开辟首贷服务绿色通道,3天反馈审批结果,为企业提供便捷化、高质量金融服务。高频次、分领域精准开展银企对接、暖企纾困专项行动、行长进万企等助企惠企活动,为企业解决无还本续贷、降息、免罚息等难题,为各类市场主体减息让利。

深化“万人助万企”,搭建惠企“直通车”。大力弘扬“六心”服企精神,抓实“企业服务日”活动,聚焦企业用水、用电、用气、用地、用钱、用工等重点需求,落实优惠政策免申即享制度,高质高效打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堵点、难点、痛点,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,让企业在新野放心投资、专心创业、安心经营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一揽子政策措施,畅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、直达快享渠道,坚决整治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摊派以及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现象,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。帮助企业拓宽销路,推动“新产新销”,提振企业信心,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。截至目前,全县3241名包联干部,分包8124家企业;累计开展助企活动40600多人次,共收集梳理出问题633个,办结633个,问题办结率100%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、直达快享,共减免税费12345.61万元,其中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累计减免金额达1306.87万元;在县财政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,已将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、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奖励等2262.5万元拨付企业账户,提高了企业经营活力。

深化“观念能力作风”,奋楫服务“新航道”。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县“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”活动,查破建快、大转提促,印发《关于建立包联帮扶监管机制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》,县纪委监委、县委组织部领导班子对23个指标牵头单位进行分包,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部门查短板补弱项、强攻坚促提升。出台《新野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》,健全鼓励先进、鞭策落后的奖惩机制,突出精准奖罚、重奖重罚、同奖同罚,对各乡镇街道、县直单位实行考核结果与目标考核奖、评先树优、干部任用、领导干部和班子考核“四挂钩”。积极开展营商品牌创建、指标体系评估、市场主体“三评”,由两个活动办、县效能服务中心和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牵头开展联合督查、专项督查、暗访督查,先后对22个工作落后单位进行了约谈,解决堵点难点问题12个,办结市场主体和群众投诉8起,通报执法部门“不作为、慢作为”典型案例3起,督促督办、夯实责任、促进整改,以严格的奖惩和督导传导压力,全面提升各级各部门服务质量、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,打通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新野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建设“三个新野”有力抓手,做实“三个提升”,做优“三个深化”,以企业满意为目标,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,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,加强优化营商环境与“放管服”改革、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的协调联动,凝心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形成齐抓共管、协同推进、运转高效的工作新格局,提高了服务企业质效,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,为新野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编辑:李东东

来源:中宏网河南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